close

喜愛自己


 


不論我的病人有著多大的問題,我都以同樣的方法幫助他們,這方法就是教他們「喜愛自己」。


 


愛是最奇妙的、最有效的醫療力量,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真正的喜愛自己,生命一定回充滿奇跡。


 


怎樣才算是真正喜愛自己?真正喜愛自己,要離開虛榮、擺脫自大,因為虛榮和自大與喜愛自己之道正好相反。虛榮和自大其實只是一種恐懼,而喜愛自己乃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極大的尊重心,以及對自己的生命、自己的心意、身體有深深的感激之意。


 


我認為「愛」是在內心中對自己、對人、對生命的熱忱賞識,同時也賞識其他很多不同的東西。以我自己來說,使我非常熱愛的有:


 


生命的種種歷程


能生活在世上的歡欣


我所見到的美


另一個人


知識


心意的奇妙


我們的身體


動物  雀鳥  魚


所有的植物


宇宙的偉大和奧秘


佛的支持與鼓勵


 


朋友們,請問你還可以在這些項目上,加多其他一些什麼嗎?


 


現在,讓我們來研究研究有關自己怎樣不喜愛自己的一切:


 


我們經常責備和批評自己。


 


我們用不當的食物、烈酒、毒品來糟蹋自己的身體。


 


我們堅信自己不被他人所愛。


 


我們甚至害怕升職。


 


我們使我們的身體產生疾病和痛苦。


 


對我們有益的事情,拖延不做。


 


我們在混亂和沒有規律的環境中生活。


 


我們欠人金錢。


 


我們接近不愛護我們的人。


 


請試想一想,你有無如此的不喜愛你自己?


 


記得有一位我的病人,她是配戴隱形眼鏡的。有一天,我和她一起發現了她童年的恐懼,那恐懼對她後來的日子影響很大,而她卻渾然不知。經我向她講解開導後,第二天她便感到戴著的隱形眼鏡不舒適。她把它們除了下來,結果發覺,自己的視力竟然比戴眼鏡時更好,根本沒有再戴眼鏡的需要。


 


但即使如此,她還是對自己的眼睛毫無信心。一整天,她都在對自己說:「我不相信,我真不相信,我真不相信,我完全無法相信。」她這樣想了一整天以後,第二天她又把眼睛戴上了,覺得自己一定要戴眼睛,戴了眼睛才感到安全。她的這種表現,可以證明人在對別人沒有信心的時候,竟會對自己都不信任,一雙眼睛明明正常了,還不肯相信事實的真相。其實,人的視力與他的身體精神都有關係,並不是只可以壞下去,不可以好起來的。


 


又有些人,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這也等於不喜愛自己。


 


湯美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,常替很多富有的人家作壁畫,可是自己卻毫無積蓄,而且時常窮到連帳單都付不出。他以為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替人在牆上畫圖,時間所費太多,導致賺不了什麼錢所致。其實誰都知道,湯美向人開出的價格太低,所以才收入不多,而那些富有的人家,即使湯美多要些錢也不會拒絕的,甚至還會覺得牆上的圖畫更有價值呢!只是湯美自己太看輕自己了,不敢多索取酬勞,以致辛苦工作都不能應付日常開支,令自己常在貧窮中受罪。不懂得改善生活,只知道意味自苦的人,是很對不起自己的。


 


又有些人,常覺得自己沒有價值,在工作的地方,往往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事,以致同事們都不愛他。


 


還有些人,因為和異性有過一兩次約會,以後對方就再沒有約他,便以為自己有什麼錯使對方不高興,以致非常懊喪。其實,人和人在單獨接觸以後,容易發現雙方不太合適,所以不想再約會。這種情形非常平常,何必責怪自己?


 


更有很多婚姻曾經失敗的人,他們不再肯定自己的價值,把自己認為是一個永恆的失敗者,這也是不對的。婚姻的能否維持,全在夫妻雙方的個性是否合適,談不上什麼勝和敗,用不著看輕自己。


 


有些人連自己的身材不及模特兒的身材好看都感到難受;有些人凡事都不敢作主,怕有差錯;有些人為了息事寧人,放棄自己的原則……。


 


你試想想,你是不是也常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?


 


嬰兒的完美


 


當我們還是一個小的嬰孩的時候,我們可以說是十分完美的。嬰兒並不需要做什麼事情來使自己完美,因為他們真的已經十全十美。他們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中心,他們有需要時,從不害怕發問和爭取。他們很自然地傳達他們的感受。當一個嬰孩身體不適的時候,家人一定會發現,而且幾乎所有老老少少的家人都會知道。而當他們快樂的時候,家人一定能看到,因為他們的笑容可以使整個家都發出光亮。


 


嬰孩是充滿著愛的。但是,假如你不愛你的嬰兒,那你的嬰兒就會無精打采,甚至可能鬱鬱而亡。人在長大以後,才能學會怎樣在沒有愛的環境中生活,但嬰兒卻絕對辦不到。嬰兒喜愛他們自己的身體,甚至連自己的糞便都不討厭,他們有極大的喜愛自己的勇氣。


 


記著,我們都曾經是這樣。但是,當我們開始聽成年人說的話,而成年人說的話又常常引起我們對一切恐懼時,我們就漸漸失去了以往的勇氣,不再像嬰孩時期那樣喜愛自己了。


 


對鏡作練習


 


有時候,我會叫病人拿一面小鏡子,望著鏡子中自己的雙眼,輕呼自己的名字,同時說:「我喜愛你,我接受你。」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動作,但是有不少病人卻認為很難做到,他們在對著鏡子做練習的時候,都顯得情緒不穩定,有些人會憤怒、有些人會哭,有些人根本不肯做。有一次,一位病人還把鏡子大力摔掉,立即離開了診所,直到多月以後,他才重新練習這種動作。


 


對鏡的練習,看來好像有些無稽,但事實上卻真能幫助病人吐露心聲,令我迅速了解病人。當我和已做過練習的病人討論他們的問題時,會比較容易把問題的中心發掘出來。除了少數病人,大多數病人都害怕拿著鏡子凝視自己的雙眼,那是一種害怕面對現實的心理現象。早期我也曾有過相同的經驗,但後來我就可以對著鏡子,毫無畏懼;有很多病人,也是這樣。所以,這種對鏡的練習,是不可少的。


 


問題


 


有一個病人,非常注重她的容貌,尤其注重她牙齒的美麗。她時常看牙醫,而且看了一個又一個,看來看去,始終沒有一個能使她滿意。她還去看整容醫生,把鼻子也改變了,結果卻認為自己比整容以前更醜,所以很懊喪。她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容貌,而是在於她深信自己不及別人;她有這種信念,自然覺得自己樣樣不對,這是她的牙醫、整容師所無能為力的,並非他們的技術不高明,而是容貌根本不是她的真正問題。


 


另外有一位女士,他有口臭,臭得非常利害,誰在她的左右都會受不住,只能遠遠的避開她。她很用功,一面讀書一面工作,十分努力。她的目標是希望能成為一位女牧師。表面上,她的精神修養很高,但在她的內心理,卻不單要與人刻刻競爭,而且還充滿妒忌和憤怒,總以為別人要搶奪他的職位,因而表現的很難相處。她的內心中的這種錯誤思想,便是造成她口臭的原因。事實上,她只是自己在恐嚇自己,根本沒有其他人想搶奪她的職位。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對付別人方面,忽略了自己的飲食不當、消化不良、以及口腔牙齒的不清潔才是令別人無法親近她的原因,以至她更加覺得四周都是敵人,都對她不利。


 


另外有一個年輕男子,才十五歲便患上了絕症。她的母親帶她來看我,因為家庭醫生、專科醫生都說他只有三個月的壽命便要離開這個塵世。他的母親非常歇斯底里,聞言更加亂成一團,但這少年卻頭腦精明,他很希望自己能夠活下去。他對我說他會聽從我的指點,做我要他做的事情,包括改變他的思想和言行。


 


他的父母已經離婚,兩人偶然相聚時,不是辯論、就是鬧糾紛,使他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和諧的環境之中。而他,又急切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演員,可以快快得到名利,以為一定要有名有利,人家才會接受他。他的這種念頭,使他不能真正體驗生命的歡欣。


 


我教他喜愛自己、接受自己,授他以各種方法,他一一實行了;後來他的健康,完全恢復正常。


 


現在,他已長大成人,在百老會戲院表演他所飾演的角色,實現了他成為一位演員的夢想。同時,他也能丟開名利心,一心一意完成自己的心願,果真體驗了生命的歡欣。


 


過肥症是另外值得提出來討論的一種病,它證明我們常常浪費很多時間,來對付一個不是真正問題的問題。很多人花費很多的心思與方法來減肥,但是到後來卻依然故我,並沒有任何改進。於是,他們有了更多其他的問題,而他們就將所有的一切問題都推在肥胖上,怨恨不休。


 


其實,他們的內心早已別有問題,所以才會過肥。他們真正的問題,通常都是太膽怯、有恐懼心,需要得到特別保護。人在沒有自信心、害怕和覺得自己「不夠好」的時候,往往就會變的十分肥胖。他們常常責罵自己,怪自己太肥胖,每吃一點東西就產生內疚心,這真是浪費時間的行為。如果他們繼續這樣做,就算在過二十年,仍然會一樣那麼肥胖,因為他們並沒有面對內在的真正問題,他們只把自己弄的更恐懼和更喪失自信。在恐懼和喪失自信以後,他們又會體重增加,以發胖來做一切過失的掩護。


 


因此,對待過胖的人,我從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肥胖上面,也不相信節食能真正幫助他們。胖人節食往往不能持久,每次停止,肥胖依舊,所以節食全無用處。他們真正需要的,可以說是要能做心理上的節食--把消極的思想逐一消除。


 


我總對肥胖的人說:「讓我們暫時把肥胖這件事情放在一邊,我們先要面對另一些問題!」


 


他們時常都說無法喜愛自己,因為他們太肥胖,我向他們解釋,說他們肥胖的原因完全是因為沒有喜愛自己,如果他們能夠開始喜愛和接受自己的話,體重一定會減輕。道理很明顯,當一個人能喜愛自己的時候,自然就能保護自己,處處留心自己的健康,不吃過多的食物、不做過多的睡眠,多吃蔬果、少吃肥膩,靈活思想、運動身體。而當人在精神煥發的時候,身體機能自然旺盛,不致把脂肪囤積起來,形成過肥。一個人在憎恨自己的情況下想要減肥成功,等於是在不願助人的情況下,想要別人幫助一樣,是不能達到目的的。


 


我常常告訴我的病人——要重建生命。這本是很合理的建議,但有些病人在聽到以後竟然會發生憤怒,以為我不了解他們真正的問題。


 


有一個女士非常憂鬱,她對我說:「我來見你是因為有一篇論文寫不出來,要你幫助,並不是要來聽你說怎樣學習喜愛自己。」


 


很明顯的,這位女士非常自我憎恨,對自己的一切沒有一樣滿意。她的這種自我憎恨,以差不多滲透到她生命的每一個部分,包括她所寫的論文在內。只要她繼續這樣自我憎恨下去,那麼她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。她以在自己頭上硬壓上了一頂失敗的帽子,把自己的耳目都蓋住了。


 


我勸她別再自我憎恨,她不聽,一面流淚,一面離去。一年以後,她又來見我,仍然這樣的自我憎恨,而且還帶有很多新的問題,論文當然也沒有寫出。


 


要一個人改變原本就不容易,就像我自己,也是到了四十歲以後才能做到。我相信人若付出毅力,因緣就會聚合而得幫助;若仍自暴自棄,那麼菩薩也對他沒有辦法。


 


真正的問題


 


我時常都告訴別人,一定要喜愛自己。


 


喜愛自己,第一樣要記住的事,便是不要苛求自己、批評自己、責怪自己。我問一些病人有沒有批評自己,他們總是這樣回答我:


 


「當然我批評自己。」


 


「我時常批評自己。」


 


也有人說:「現在比以往較少批評自己。」


 


「如果我不批評自己,我怎樣可以改變呢?」


 


有一個病人說:「所有人都批評自己,對不對?」


 


我對這個病人說:「我現在不是在談所有人,我是在問你個人。你為什麼批評自己?你究竟有什麼錯?」


 


當病人回答我的時候,我用筆把他們所說的話都記下來。他們每一個人都嫌自己這樣、嫌自己那樣,所嫌的一切大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。他們高的覺得自己太高,矮的覺得自己太矮,瘦的嫌自己太瘦,肥的嫌自己太肥,中等智力的嫌自己太蠢,不太年輕的嫌自己太老,年輕的有恨自己太年輕,相貌平常的怨自己太醜,甚至有些根本很漂亮和英俊的,都會恨自己不夠漂亮、不夠英俊。他們更會說自己做什麼都太遲了,或者做得太早了,而且個個批評自己太什麼什麼。總之,他們人人都喜歡用一個「太」字,而到最後,他們都會說出:「我不夠好,不及別人。」


 


就是這樣,我們終於談到了問題的中心——他們批評自己,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好,不及別人完美,這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問題,需要解決的問題。其他如身體有什麼不妥、與人的關係怎樣弄不好、缺錢等等,都沒有這個問題重要。因為這個問題是根本的問題,其他問題都是有這個根本問題所產生的。這個問題一天不解決,別的問題永遠沒有辦法解決。人在自暴自棄的時候,聰明的會變蠢,健康的會多病,福不至,心不靈。


 


「自求多福」——只有對自己充滿信心的人才有幸福。作一個人而竟不喜愛自己,這事決不可以。


引用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735.htm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平安就是福 的頭像
    平安就是福

    心存善念.平安健康

    平安就是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