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


 


「真理是我們內在不能被改變的一部分。」


 


這個問題是:「它是否真的?」答案有兩個:「是」或「不是」。


 


如果你相信它是真的,它就是真的。


 


如果你相信它不是真的,它就不是真的。


 


半杯水,同時可以被看成是半「滿」,或者是半「空」;不同的角度,及產生不同的觀點。我們可以選擇千千萬萬種不同的思想,我們絕對有權可以選擇。


 


大部分的人們,都會跟隨他們父母的思想;但是,世界上沒有任何法律,規定我們一定繼續跟隨父母的思想。人根本不應該限定所有人的思想都一致。


 


任何我選擇出來相信它的,對我來說,它都會變成事實;任何你選擇出來相信它的,對你來說,也都會變成事實:任何他選擇出來相信它的,對他來說,同樣會變成事實。如果你和我的思想信念不同,那麼,你和我的生命歷程,也會完全不一樣。


 


研究你的思想


 


假如你的經濟突然崩潰,那就是表示在你思想信念的某一個層次,相信你自己會沒錢、會欠債窮困,你因此鬱鬱不樂,沒有作過穩定經濟的切實計畫。


 


固然,美好的東西往往不長久,但消極頹喪,也大可不必。生命對你不會不公平,只是你自己沒有鬥志,常常說自己:「我怎樣都勝不了。」


 


這一類喪氣話,可以沖昏自己的頭腦,作出不正確的決定。


 


如果你還沒有能夠吸引到一個異性來愛你,那也是你一直認為「沒有人會愛我」、「我不值得被愛」。或者,你是在怕異性會像你的父母一樣,支配你、管轄你。也或者你常以為:「人們只會傷害我」。你在內心先拒絕人,使人不敢接近你,不是人人無端端拒絕你。


 


有些人的身體健康不佳,他們常常相信:「我的家人身體都不健康,所以我的身體也一定不健康。」或者:「那是因為天氣變壞,所以我的身體就變壞。」又或者:「我根本是來到世間受苦的」、「禍不單行」……。


 


他們不去研究和對治他們的健康不佳,只以消極的信念來接受他們的健康不佳,身體自然不會好了。


 


很多人有了不好的思想信念,而自己並不知道。大多數的人,都不認識自己的思想信念;他們只把所有發生的事情,都看成是自然的,像餅乾咬過後一定會碎一樣。


 


不論什麼問題,都有它的思想根源,這些思想根源,都可以在受到再教育後徹底改變。


 


很多使我們要在生命中受苦和掙扎的問題,在感覺上,都是那麼現實、那麼困難,好像與我們內在的思想信念,完全無關,只是從外面逼近來的、無可奈何的事。如果你那樣想,如果你以為自己完全是被動的角色,那你便錯了。


 


佛教告訴我們,凡事有「因」必有「果」,果是從因而來,並非無端端發生。我們只要想想,在學校裏面發生問題的永遠只是那幾個常常發生問題的學生,便可以知道,學校並沒有逼他們發生問題,是他們自己先有不正確的思想原因,才引他們得到麻煩的結果,這是很容易明白的道理。


 


看看你生命中的問題吧!問問你自己:「我有什麼不正確的思想信念,是我製造出這麼多的問題?」


 


讓自己靜靜的坐著,仔細思索,同時想想佛陀的慈悲精神,你自己內在的智慧,就會給你正確的答案。


 


童年學來的信念


 


有些童年學來的思想信念,是積極和有益的,對我們的整個生命歷程都有幫助,例如:「過馬路以前,要現看看街的兩面,有車就不能過去。」……等等。


 


也有另一些信念,只合於小時侯有用,到了我們長大,便不再適合,例如:「不要聽信別人的話。」……等等。接觸別人是成年以後不應再害怕的事,如果永遠對別人不信任,人就會變得寂寞和孤立,限制了在社會上的發展。


 


「男孩子不應該哭」、「女孩子不應該跑跳」,也是大人們灌輸給小孩子的信念,這樣的信念,往往就製造了隱藏感情的男人,和愛坐不愛動的女人。


 


如果成年人教導小孩說:「這個世界,是一個很無情的世界。」那麼,小孩子便會以為那一定是真的,以為世界上人人都很無情,所以不敢和人往來,到長大後也往往如此。


 


相反的,如果成年人教導小孩子說:「只要你對別人好,別人也會對你好。」那麼,小孩子的表現便會不同,到大都容易接受別人,更會獻出自己的愛心。


 


有些大人常常罵小孩子:「這全是你的錯!」像這樣子的經常責罵,會弄的小孩子時時不安,不論發生什麼事情,都以為又是他的錯,以致到長大以後,也是如此,成為一個瑟縮不敢有所作為的人。


 


如果人在小時侯相信他是無關重要的一個,那麼,他在不論什麼情況之下,都是躲在一邊的一個,甚至到大都如此。如果家裏的人常常忽略他,到他大了的時候,他也會覺得在眾人之中,自己好像並不存在。


 


人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,常常會有學習的困難,要老師教得很辛苦。於是,有些小孩子在受到老師的埋怨後,便會以為自己一定很愚蠢,一直都把愚蠢的標幟,插在自己的心裏。


 


有些人的童年環境很不好,令他相信沒有人愛他,也令他到大都非常寂寞。就算他把一個朋友或一段戀愛帶到他的生命之中,也不會持久。


 


有些家人,令小孩子產生「人永遠不會滿足」的信念。這樣的信念,會令他在長大以後,也時常都覺得衣櫃裏的衣服總嫌少、所賺的錢總不夠多。人也總在不滿足的怨恨狀態之中。


 


有一個病人說他的家人一向都相信事事都不如意,而且認為事情只會變壞,不會變好,所以自己也充滿了消極的信念。


 


他甚至在打球的時候傷了膝,也好像大禍臨頭,到處去看醫生,連看很多個不同的醫生,他感到他的膝部越來越壞,直經過很長時間,到他的膝部完全復員了,他就從此不再打球。本來,打球是他最喜愛的運動和遊戲,他也要加以放棄;他怕再打球會打出更壞的事出來。


 


另外有一個人,從小受他父親的影響,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,他的父親便教導他要樣樣東西都搶先得到,否則便會失去機會,甚至一無所有。於是,等到他長大以後,他也不肯幫助他人,連排隊購買戲票,他也一定要搶在眾人前面,不守秩序;為了這樣,許多人都不願意和他作朋友,以致他在精神方面,十分苦悶。



 


對付童年學來的消極信念的唯一辦法,就是徹底把它們丟掉;學習佛陀,建立新的、積極的人生觀。如果你相信佛陀,所有的問題,就會得到解決。


 


我們時常都說:「我就是我,我一向都是這樣的。」也說:「事情就是這樣,不可能改變。」


 


這兩句話聽來像很真實,其實只是一種信念,並不是事實。但是,如果我們永遠這樣相信,它就會變成不易的事實。


 


平常我們所相信的,一般原只是他人的意見,但我們把很多他人的意見,都放入了自己的信念系統之中。這些信念,就和我們其他的信念,混合在一起,成為了自己的信念。


 


很多人早上醒來的時候,如果發覺外面正在下雨,便立刻會想:「唉,今天的天氣真壞!」


 


其實,下雨天並不壞,下雨天只是空氣潮濕,如果我們有著適當的雨具,穿著適當的鞋,改變我們對雨天的態度;那麼,下雨天便可以變成很不錯的一天,至少決不會比任何一天差——你不覺得它有詩意,也會覺得它能增加水庫的蓄水量,更會覺得它對草木和農作物有益;而且下雨天的街上,灰塵也少些。


 


但如果我們堅持相信下雨天是壞的一天,那麼,每當下雨的時候,我們的心都會因此沉下來,人變得很不開朗。我們會抗拒這下雨的一天,而不懂得順應此時此刻。


 


事實上,天氣並沒有「好」和「壞」之分,天氣就是天氣,但若是我們把下雨天看成是「壞」,影響了情緒,那麼,下雨天變真的是「壞」了。


 


一個人要得到一個快樂的生命,就先要有快樂的思想;要有一個旺盛的生命,就先要有旺盛的思想;要有一個充滿慈愛的生命,就先要有充滿慈愛的思想。



 


人的思想,領導行為;種什麼「因」,待「緣」成熟,就得什麼「果」。


引用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735.htm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平安就是福 的頭像
    平安就是福

    心存善念.平安健康

    平安就是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