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索達吉堪布開示:居士出家人都有必要學習《弟子規》







 



索達吉堪布開示:居士出家人都有必要學習《弟子規》


【《弟子規》第一課】


古人特別重視《弟子規》,漢族子弟的啟蒙教育多開始於這本書。但在六七十年代,傳統文化被,以致後來成長起來的一代,都沒有接受這種理念。我曾問過許多年輕的校長、老師,但回答全部是沒有學過,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。孔孟思想中雖沒有佛教的因果正理,更沒有大乘菩提心、空性及光明如來藏的甚深教言,但在為人處世、接人待物方面,許多地方很值得借鑒。現在的社會,怎麼樣孝順父母、怎麼樣誠實守信……不要說孩子,就連為人師表的老師也不太懂。所以我們有必要提醒世人:這麼好的傳統文化,理應值得接受,而不要拋棄。這次學完《弟子規》後,希望你們有能力、能發心的,今後結合佛教教理盡力引導世人,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。
  可能有人會想:《弟子規》是小孩子學的,我現在都是大人了,沒有必要學這個。這種想法不正確。雖然你不是小孩子,但古代小孩所受的教育、所具有的德行,我們這些成年人,乃至出家人都不見得有。如果沒有的話,那就應該學,誠如《戒律花鬘論》所言:不知理,六十歲也孩童。儘管你在年齡上已經成人了,但如果德育上一片空白,那就是孩童,就該接受這種教育。尤其現在很多學校只重視分數,德育方面卻沒有引起重視,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,即使擁有高超的智慧,但沒有德行的話,那他的智慧依靠什麼而成長?這是個大問題。
  還有些人想:我們作為出家人,學《弟子規》根本沒用,因為它是世間人的童蒙教育,而我已經看破世間了,再學這個豈不是多此一舉?這種觀念也不對。出家人若不懂得基本的做人規範,那在僧眾群體中也好,發心利他的過程中也罷,連人都做不好的話,還想要成佛利益眾生,恐怕更是遙不可及。
  所以,從各方面考慮之後,我覺得即使在成年人中、居士團體中,乃至出家僧團中,學習《弟子規》都有必要,一個人學和不學肯定有很大差別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《弟子規》第二課】

  最近,我要求各地的孩子都學《弟子規》。如果從小沒受過慈悲的教育,以完善人格,長大後再去扭轉,恐怕非常困難。只有小時候把這種教育一點一滴滲入心田,長大以後,知識與德行才會用於生活當中,對家庭、團體、國家乃至全世界和平,起到重大的作用。所以,本論講的雖然只是今世的法,但學大乘佛法的人也有必要去行持,以此願一切眾生暫時離苦得樂,究竟獲得圓滿的斷證之果。

  大家應該相信發願的力量。早上起來就要願眾生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利益,晚上睡覺前也要如是回向。不說大的世界和平、國家安寧,我們可以從每個家庭開始,願他們不要整天吵吵鬧鬧。現在的許多家庭,大人天天鬥,小孩子互相鬥,小孩跟父母之間也在鬥……家成了激烈的戰場,不平靜、不安寧,這樣的生活也是種痛苦。所以,大乘佛教徒應該默默發願:願大大小小的爭鬥與戰亂,全部得以平息。這也肯定能起到作用。所以,我們應通過各種方式來弘揚佛法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《弟子規》第十一課】

  現在學習的《弟子規》,它的教義淺顯易懂,不說大人,小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也能明白。但即便如此,它所涉及的思想卻很深奧,雖不像佛教那樣甚深、廣大,也沒有揭示萬法勝義實相,但從世間的理論上講,它有不可忽視的價值,如果把它放棄,確實有點可惜。

  我們作為修行人,在學習大乘佛法、利益眾生的同時,也要關注這些對人類有意義的法理,尤其在年輕人的圈子裏,更應將其發揚光大。如今的年輕人,只對現代文化感興趣,把愛因斯坦、牛頓當偶像,而對傳統文化的思想與智慧,卻並不景仰。其實這也與教育有關,所以一直以來,我很想給孩子們灌輸佛法或世間的有用知識。最近我就發佈了一個通知:要求六一兒童節這天,孩子們儘量以表演佛教歌舞、吃素、放生等佛教的方式度過。在我看來,如果他們從小對佛陀有一種信心,那麼長大以後,對家庭、社會、國家乃至全世界的和平安定,會起到巨大作用。至於他自己,以後再怎麼樣,也不會認為佛教是迷信。

  在座的學院道友,多數是出家人,而外面看光盤的道友,則是在家人居多,所以對於他們,我希望大人先好好學《弟子規》,覺得有意義後,再從自己的家庭開始弘揚。這樣的弘揚,如今也比較方便,國家政策不但不控制,還允許各地開設讀經班,所以,相當一部分人已對此引起重視,並付諸于施行了。

  其實,這種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意義。倘若一輩子的定位只是發財,那沒有福報的人不一定能得到,即使考上再好的高等學校,畢業找工作也不一定有著落。所以我認為,人格教育非常需要,上師如意寶在世時就對此十分重視,每次講出離心、菩提心、大圓滿之前,總是先提到人格完善。在上師一生的竅訣裏,人格教育舉足輕重,這從《教誨甘露明點》等很多教言中就可見一斑。也正因為如此,法王的親傳弟子,在為人處世、待人接物方面,都有一種不共的特色。

  學習本論之後,大家應從自身做起,認認真真實踐利他之行。若能如此,即使你一貧如洗、窮困潦倒,甚至自身有生理缺陷,活在人間也會很快樂。美國有個著名的殘障人士叫海倫·凱勒,她兒時因患病導致既聾又盲,結果連話也不會說。後來她在老師的鼓勵下,用手觸摸學會了手語,用手去感受老師發音時喉嚨、嘴唇的運動,然後進行成千上萬次的模仿和糾音,終於學會了說話。海倫的一生中,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,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。她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、最幸福的人,因為通過她的演講與現身說法,讓全世界許多聾啞人、盲人重拾生活的勇氣,重新振作了起來。她認為,這是活在人間最有意義的事情。

  可見,如果有利他之心,即使再身陷絕境,仍能不斷地利益眾生,感化很多人。反之,一個人倘若沒有德行,縱然對千經萬論通達無礙,但對自他也沒有真實利益。就像佛教中的善星比丘等人,他們可謂智慧超群、廣聞博學,但由於沒有德行,最終的下場非常悲慘。

  我們今天所講的道理,從一方面看,可能找不到大圓滿的甚深奧義,也沒有中觀離戲的玄妙深義,但卻仍然不能忽視。有些人好高騖遠,專門希求最高的法,可如果你不顧腳下的路,沒有腳踏實地、一步一個腳印地行進,光是盯著遙遠山上那朵美麗的鮮花,很可能掉進一個小水坑裏爬不出來。所以,在求學的過程中,大家務必要從點點滴滴做起。

  當然,我們畢竟是凡夫人,從小到大也一直生活在凡夫群體中,難免有許多不如法行為,不說佛教中的高僧大德,就連世間的高尚人士,可能也相差很遠。知道自己的過失後,就必須把這些一一改掉,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乘佛教徒。在世人眼中,大乘佛教徒是無我利他的代名詞,而我們要展示的,也應該是這種精神。假如自己做得特別差勁,還要想去度化眾生,那就非常可笑了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《弟子規》第十四課】

  講《弟子規》,我不是很內行,在你們面前,完全是班門弄斧、貽笑大方,但通過這樣的共同學習,也許會起到一些抛磚引玉的作用,所以每個人要認真對待。

  有些知識分子始終有種毛病:對所學的知識,覺得字面上能劃下去,就無所不知了,甚至自以為是地認為:像《弟子規》這樣簡單的法,不用浪費時間去研究。這種邪分別念並不合理。尤其是現在有些大學生,學歷雖然高,但學問卻不高。為什麼呢?因為大學短短幾年教育,所學的內容畢竟有限,而且很多人在學校裏都是混時間,對於知識的鑽研,並沒有達到廢寢忘食、勤勤懇懇的地步。所以,許多人名義上是大學生,實際上學問不太夠。

  因此,不管是有學問的人、沒有學問的人,對這樣傳統的教育,都要去思維,自己的理解要與這裏的講述互相對比。對我而言,始終願以恭敬的態度,虛心接受一切學問,並沒有因為自己是藏傳佛教的法師,就認為漢傳佛教的教言不必學習,或者自己是這個教派的法師,就認為其他教派的教言不必學習。藏地前輩大德講過:智慧越來越增上的時候,行為也會越來越恭敬,願意接受別人的知識。這一點很重要!

  這次學習《弟子規》,許多人覺得有收穫,這是我比較欣慰的。原本我沒打算講《弟子規》,而是想講《君規教言論》等藏地的人規法。因為法王如意寶對人格教育特別重視,在我的印象中,基本每年都要講一些做人的道理。正因為如此,法王的很多弟子,不管在社會哪個地方、與什麼階層的人交往,都會受到一定讚歎。因此,我們也應先做好人,再做佛教徒,最後做開悟者。否則,你連小學都還沒有畢業,就想一步登天當博士,這有相當大的困難。

  作為佛教徒,理應在做人的基礎上好好修行,然後利益眾生、弘揚佛法,而不要成天只是考慮自己:我老了以後怎麼辦?”“我生病了怎麼辦?”“萬一我失去了親人怎麼辦?這些杞人憂天的顧慮,只是浪費時間,沒有多大意義。即便你每天千思萬慮、苦心經營,也不一定會達成所願,畢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,有時候相差很遠,內心特別嚮往的常事與願違。所以,我們今後唯一的希求目標,應該是先做個好人,然後再修學佛法、利益眾生。

  現在所學的這部論典,表面上看來,字面意思很簡單,就算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,不但能背誦,而且還可以解釋。但有些更深層的涵義,即使是學識淵博的智者,恐怕也不能完全領悟,故希望大家切莫輕視。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平安就是福 的頭像
    平安就是福

    心存善念.平安健康

    平安就是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