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山禪師他是四川人,他研究金剛經研究得最好,也講得很好,而且自己註了一部金剛經的註解,叫「金剛經疏鈔」,也叫做「金剛經青龍疏鈔」,有一百二十卷那麼多。他在四川講經說法,大轉法輪的時候,聽說中國南方有頓教禪宗出現,「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。


德山禪師聽了大光火,認為這還得了,這一定是,狂妄之徒來擾亂佛門的正法。於是他動起護法之念,就發了一個大願,要去降伏他們。他把自己註解的「金剛經疏鈔」一百二十卷,一下子,就擔起一大擔來,離開四川,要到中國的南方去降伏他們。那時候交通不便利,都用步行的,肩上挑起了疏鈔,就上路了。


在路途中,正好遇見一個賣油滋點心的老太婆。油滋點心是什麼點心呢?就是用粘米作成的餅子,擱在油鍋裡面煎,再抹一點糖,這麼就可以吃了。德山趕路,肚子也餓了,正好有這個點心可以充飢一下。他就把擔子放下來,要去買這個油滋點心。這可說是他因緣好,碰見了善知識,這個老太婆來歷不簡單,就問德山說:「你這位出家師父啊!你擔這一大擔,是什麼東西呢?」德山回答說:「這是佛經的註解,叫做『金剛經疏鈔』。是解釋金剛經的註解。」


老太婆說:「這樣說起來,你一定是一位法師了,依我看來,金剛經的註解有這樣多,那麼,這位註解的人,一定是飽學佛法,請問法師,這是什麼人註解的呢?」德山說:「這是我自己註解的。」老太婆說:「那更了不得,看來你對金剛經一定很有研究,我對金剛經有一個問題想向你請教,如果法師答得出來,我的油滋點心,免費供養法師,要是法師答不出來,你給我錢,我也不賣。」


這個德山禪師一想,我今天應該受你的供養了,你問別的經,我可能答不出來,現在你問的是金剛經,我是研究金剛經的專家,經上的道理,我已摸了很久了,那有答不出來的道理呢!德山就開口說:「你問吧!」老太婆就說:「金剛經上,是不是有這麼的三句,叫做『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』?」


「經上是有這麼的三句,這叫做『三心不可得』啊!」


這三心既然都不可得,那麼法師,你今天要買點心,你要用哪一個心來點點心呢?」


這一問把德山禪師問得開不了口。因為他這一百二十卷「青龍疏鈔」裏頭,沒有解釋到「實相般若」真實境界上,他只是「依文解義」的在文字上分別而已,他自己沒有親證過「實相般若」的境界,因為你「依文解義」都是人家的,所以被明眼人一問就問倒了。他做夢沒想到,老太婆會問出這一句,就被難倒了。


所以說「依文解義」都是人家的,抄人家的註解,都是過去古人的,不是自己的。這就是為什麼,宗門下要你自己去「明心見性」,要你自己去開悟,原因就在此。也只有這樣經過「觀照」而「悟」到的,這才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。


德山禪師被老太婆這一問,答不出來,德山當時茫然不知所措,請問你應如何抵對?說是現在心嗎?薪薪 無住,剎那便已過去。說不是現在心嗎?過去巳過去,了不可得。未來心嗎?尚未到來。專研《金剛經》的大法師,裁在這裡頭。可真不是滋味,這頓點心不吃也罷,


但這問題,擱在心中很不好受。這時的德山被老太婆的「哪個心」這一棒,打得渾身難 過。食不知其味,夜裡夢裡,時時刻刻思惟,這是甚麽心。這個境界,禪宗曰疑情頓發,


如此疑下去,時節因緣一到。頓了疑情。將會是大 好佳音,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,那得梅花樸鼻香。那位老太婆就是觀音 的化身,要來應機點化德山。


後來德山到龍潭寺,當時很有名氣的龍潭禪師就在這裡住持,為了 參破這個疑情。難得有大善知識可以請教。龍潭禪師是宗門下「明心見性」的善知識,比「依文解義」的法師高明得多了。


一交談之下,德山他越談越有趣,就住下來向龍潭禪師這位善知識親近。有一天,他去龍潭禪師的方丈室請開示,談到已經天黑了,龍潭禪師就說,今天太晚了,回去休息吧,


德山就告辭。一出門,天黑看不見,龍潭禪師說,我給你一個紙燈,好讓你照路,點燃了以後,德山禪師剛剛接過來,龍潭禪師突然間,向紙燈一吹,「噗」一聲,燈熄了,這下一吹滅,德山禪師當下「明心見性」,大徹大悟。


為什麼吹滅紙燈就「明心見性」呢? 這個公案是要你去「參」。如果用文字的道理來解釋,恐怕會誤了別人,你用解釋來「解」他,你以為你開悟了,其實不是。「解」還是「依文解義」,只有到「文字般若」這地方而已。


我們學教的人,都是拿一個紙燈,用他來照照路,紙燈是在心外頭,我們心裡面,本來就已具有佛性光明嘛! 若以為「依文解義」解得好,就認為已經懂得佛法,實際上那些都是佛的,不是自己的。


後來,德山禪師,大宏禪宗頓教,成了一代的大禪師。


德山當時被老太婆一問,起了疑情,而德山的疑團,在龍潭禪師把油燈熄滅當下,給打破了,同時開悟了,所以德山說他從此不疑惑了 ,這種實相真理與他的悟境一樣,都是無法用言語文字形容,能形容出來的都不是,


所以他才把他未開悟前,為金剛經做註解的疏鈔,全部給燒掉了。


德山要感謝賣點心的老太婆(觀音化現要來點化德山),因為老太婆對德山說的:「你要用哪個心來買點心?」 啟發他的疑情,如果德山起了傲慢心,看不起路邊叫賣的老太婆,對老太婆的話不重視, 他就錯失悟道的良機,

所以不可輕忽任何人,應該平等尊重,這樣的包容心對自他是有益無害的。
謙卑心、恭敬心是悟道的基石。


一切都是佛性的作用,但卻忘了佛性主人,把其作用,認假為真,當狂心若歇,就能作主,所以才說「歇即菩提」。


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,
當下把握這念清楚明白、作主的心,清淨的智慧便能現前。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平安就是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